首届“苏超”爆火,交上了一份“现象级答卷”——超243万人次现场观赛,超20亿人次线上围观,带动文旅消费380亿元。决赛落幕,热闹散场,“苏超”站到三岔路口。万一走错路,就有“熄火”的风险。

第一条,是内卷之路。捡起“金元足球”的伎俩,砸钱引援、加码囤人。要是把“苏超”打造成“迷你中超”,让银行经理对抗职业梯队,大学生防守退役国脚,那些动人的小人物逆袭故事,恐怕都会变成“鸡蛋碰石头”的尴尬。一旦因为内卷丢了初心,有多少钱也买不回来。
第二条,是摇摆之路。既想守住草根口碑,又想靠专业博流量,规则忽左忽右。今天说“限制职业球员”,明天又放宽名额;这边喊着“全民参与”,那边又给强队开“引援绿灯”。想要两边讨好,只会两边踏空,哪边都不待见。摇摆不定是大忌,定位模糊必翻车。
第三条,是正本之路。先留住地道的原味,再加一些新鲜配菜,招揽回头客。官方数据显示,“苏超”516名注册选手中,65%是教师、学生、快递员等各行各业足球爱好者。稳住“65%草根球员”的基本盘,守牢“每队职业球员不超3人”的红线,在文旅商体展的融合体验上做加法。比如,举办“草根球星见面会”“城市足球夜市”等,吸引更多人一起来玩。核心逻辑很简单:专业,是锦上的花;草根,才是“苏超”的魂。
三条路,哪条能延续快递员、村支书、小学教师们的热爱,哪条能放大球场边、屏幕前你我他的欢乐,哪条就是正道。
说到底,“苏超”的价值,不在于给中国足球输送多少球星,而在于让多少人爱上足球;“苏超”的核心竞争力,不是专业水准,而是“人人可以参与”的包容性。守住草根,“苏超”就不会凉;不忘初心,流量就不会散——这也许就是“苏超”能走得更远、火得更久的密码。
作者:曹刚
编辑:施雨
编审:潘高峰
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,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2021042178号-1